觉察,其实就是一种清醒的感知和观察。它既包括对自己内在状态的留意,也涵盖与外界互动时的察觉。
对自己,我们可以觉察内心的情绪和念头,也能感知身体的状态。比如吃饭的时候,你是否真的在品尝每一口的滋味?工作的时候,你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吗?心情是平静还是急躁?有没有走神?身体是不是在提醒你:肩膀酸了,或者该喝口水了?
对外,觉察是我们在与人、与环境打交道时的感知能力。同事和你说话,你是真的在听,还是脑子里早已飘到别的事上?你有没有注意到对方的表情和情绪?这段对话对他重不重要?谈了这么久,会不会耽误接下来的安排?甚至有没有打扰到周围的同事?
简单来说,觉察就像是我们内心和外界之间的一个雷达,实时扫描着自己和周围的变化。
如果一个人缺乏觉察力,会是什么样子?《大学》中有一段话特别贴切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其实,如果我们能养成每隔半小时就稍微停一下,觉察自己的状态,确认最重要的事是什么——很多时间管理方法或许根本不再需要。真正的效率,来自于清醒的觉察。
感谢你的阅读,本文出自知常学社(李长太)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。
格式为:知常学社(李长太)(http://www.zhichangxueshe.com/5109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