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简单到极致的番茄工作法

李长太

李长太2018.11.05

  • 10390
  • 0
  • 0
由简单到极致的番茄工作法

本文作者是Ultraman,他目前正在读清华大学的研究生,他使用番茄工作法已经四年时间,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,相信大家会从他的文章中有所收获。

前言

“番茄工作法”是一个被时间管理圈内引用过了无数遍的经典方法,而这个方法看上去很简单,使用起来却常常让人困惑:这么简单的一个25分钟倒计时器,真的能够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吗?

 

如果有人把番茄工作法仅仅理解为购买一只计时器,然后在工作的时候启动25分钟的倒计时的话,那么这仅仅是一知半解——就像买了一支笔,并且学会了怎么握笔,并不代表能够写出书法。

 

下面就番茄工作法的记录、统计和预估三个方面,来谈一谈我使用番茄工作法4年的心得与经验。

 记录

“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”这话用在番茄工作法上,一点都不假。这里的记录指的不仅仅是用笔来记录,使用番茄土豆之类的app自带的记录功能也是一种记录。但是,经过头脑的记录,和没经过头脑的记录是不一样的,只有经过头脑的记录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合理的评估。

 

举个例子,自己大学的时候在考试周的复习阶段,经常使用番茄土豆这个app来帮助自己提高复习的效率。经过软件的自动记录,我不难发现,自己即使在考试周最紧张的时候,一天也就进行了12个番茄。所以我不难得出结论,一天12个番茄是自己工作强度的上限。平均看来,自己一天8个番茄就已经达标了。

 

 

所以,到了大四准备考研的时候,我并不会因为别人起早贪黑复习而焦虑,因为我已经知道,自己花8个番茄时间就已经达到复习效果了,超过12个只会有反作用,不利于长期的复习。

 统计

要想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加精确的评估,还需要进一步统计分析自己较长时间(至少一个季度)的番茄记录。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一种经历:明明还有一个星期就提交论文了,但是自己周一到周三都在优哉游哉地刷剧打游戏,到了周四周五开始装模作样写几个字,到了双休日发现DDL将至,熬夜通宵导致熊猫附体也急着要把论文赶完。

 

这其实就是因为对自己能力没有合理的评估导致的,而人们一般都会对自己”在截止日期前赶论文“的事情抱有乐观的估计,总认为多玩一天没什么,明天加把劲就行了,于是只好明日复明日了。

 

我使用了4年的番茄土豆app,一样没少遇到过提交论文这样的紧急任务。而我通过统计,可以知道自己写完一篇6000字的论文需要20个番茄。这又有什么用呢?

 

上面一节提到过,我一天平均8个番茄是我的正常工作规律,那么接下来就是一个小学算术题:20/8约等于3,四舍五入后,我知道自己如果要按时完成论文,理智的做法是提前3天就开始认真动手写论文。同样,如果我要在期末取得90分成绩需要花80个番茄来复习,那么我就需要至少提前10天开始认真复习,不要宅在宿舍葛优躺了。

 

 

预估

没有规划的一天不值得过,正如没有预算的钱不值得花一样。大家都记得那个经典的段子:如何把一个箱子装满?需要先放大石头,然后沙子,最后倒水。只有先安排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大石头,才能保证自己的时间不至于被琐事(水分)浪费掉。

 

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大石头和沙子呢?小学生都知道沙子和石头的区别在于体积不同。那么体积的单位是立方,事件的“体积单位”就是番茄钟了。通过统计,我已经知道写完一篇论文需要20个番茄,这是一块石头;打扫自己的房间并且晾晒衣服需要2个番茄,这就是一粒小沙子。

 

于是当我们某天下午4点到5点,坐在宿舍里无所事事,吃饭又太早的时候,就可以先花两个番茄钟去打扫卫生洗衣服——反正最多就两个番茄钟,不会再长了,避免家务这样的琐事继续占用自己时间。

 

不仅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用番茄工作法,自己喜欢做但是又容易沉迷的事情也可以使用,比如说打游戏。大家都有过中学电脑课时候偷偷玩一节课游戏的经历吗?虽然被课时限制了游戏时间,但是自己得到的乐趣也并不少。

 

结论

番茄工作法是一个基本工具,就像一支钢笔一样。即使掌握好如何握笔,离书法家还是有很长距离。虽然我做不到创业者那般效率爆表,但是依靠最简单的记录、统计和预估,我也走出了被DDL追赶的不良循环。

 

 

想学习OmniFocus课程的朋友,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。

 

《时间管理神器-OmniFocus for iOS视频教程》

 

《时间管理神器-OmniFocus for Mac视频教程》

 

 

 


关注公众号,查看更多文章与教程

 

 

感谢你的阅读,本文出自知常学社(李长太)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。
格式为:知常学社(李长太)(http://www.zhichangxueshe.com/2258/

发表回复

返回顶部

返回顶部